随着“东进战略”实施,坪山定位跃升为深圳东部中心。坪山大道作为坪山发展主轴线,是引领坪山产业发展与升级转型的重要动力引擎。聚龙科创城段位于坪山大道的最东端,是深惠双城交流的重要门户。
2017年月市区两级政府主管部门组织开展“坪山大道城市设计公开竞赛”,经过提案阶段、整体阶段、分段设计等多轮投标,最终由筑博设计中标并承担聚龙科创城段成果整合深化工作。规划成果于2018年12月通过区政府审查后,由官方媒体发布,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。展示了坪山区良好的城市形象,获得公众一致好评。
规划关注历史文化传承与城市产业发展,秉承“半边山水半边城、”“新型产业共享园”的理念,活文化、兴产业、塑门户,打造一条串联城市历史记忆、展示产业发展未来的大道。
土地
聚龙科创城段拥有独特的区位,良好的山水基底
▲历经三十多年,聚龙科技创新城段由以坑梓为中心的小村落,从淡水河的两条支流:田坑水和田角水滨水岸边,逐渐发展成沿坪山大道东西迈进,并向南北两侧高速发展的城市格局。
历史文化
片区内客家文化底蕴深厚,有保存完好的坑梓古镇和龙田世居等文化遗存。
▲片区中部有1处历史村落,名为秀新村,环绕着田坑水,至今仍然保留着历史村落的肌理和风貌,散发着浓郁的客家民居气息。片区及周边共有围屋9处、宗祠建筑2处,客家文化底蕴深厚
产业
现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基础,具有新能源产业发展优势和强劲的产业动力。
▲产业特征随着产业的发展沿着坪山大道沿线布开,逐渐原来坑梓最好发源的母亲河。
▲创新门户 制造高地 滨水城市
三条纵向生态廊道,两条滨水休闲带,一条景观大道。
▲半边山水半边城的设计理念,纵向通过老坑与片区与坑梓片区间都市农业带、秀新产业片区与聚龙新能源启动区之间的外环高速预留绿色通廊、深惠门户区田坑水沿河绿地开发空间形成三条纵向生态廊道,片区内部以田坑水和田脚水形成两条滨水休闲带,横向是以坪山大道为门户形象串联深惠双城的一条景观大道。
坑梓双创小镇
▲延续现状肌理,统筹协调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关系。打造一条串联城市历史记忆的大道。
设计构思:
抓住片区客家文化特质,梳理现有山水基底,结合文物保护,治理肌理完好的秀新旧村,激活消极空间,延续城市肌理和历史风貌,在靠近地铁站的区域适当提高开发强度,为城市发展提供空间。
滨水空间梳理——治理老圩镇——保留世居——现状公共建筑——新建商业、文化、产业建筑等;
兼顾历史文脉与城市发展双向平衡,形成延续文化脉络,依水而居的客家小镇。
综合整治方式处理城中村更新问题,通过对空间梳理利用、通道连通、功能调整、环境改善、文化植入、活动参与等方面的调整全面改善城中村环境,营造氛围浓郁、品质优良的居住社区。
世居
片区内有大量历史文化建筑,有各省、市、区级文保单位。针对故居的保护措施以修葺,整理为主,局部修旧如旧。
老圩镇
大量城中村采用综合整治的方式进行整改,局部拆除村中隐患建筑,改造部分建筑,转变功能。同时贯彻绿色生态社区理念改善居住环境。
广场
设置广场为市民休闲娱乐使用,同时也是城市应急救灾场地。为了弘扬历史文化,传承文脉,各文物故居附近需增设广场,以方便各种文化活动的举行。
绿地
充分利用滨水生态景观资源,引公共绿地进入社区,构筑绿色健康生活空间。
▲滨水城市,历史脉络的活化和新功能/产业的植入:一河两岸,新旧互动
以田坑水为脉串联沿河散落的六大世居
▲显山露水,延续脉络
结合秀新古村落整治和微空间改造,延续客家文化脉络,激发古村落活力。
▲轨道TOD开发与滨水互动,让城市生活回归岸线
靠近坪山大道一侧沿地铁站点旧城区,以更新为抓手,结合坑梓片区城市更新统筹,打造现代商业、商务中心。
城市设计及后续整合不仅限于整合规划设计成果,而是从单一规划走向多方合作,对接法定图则修编、城市更新统筹、道路交通确定、坪山大道红线退让协调、地铁站点及线位规划调整等多方部门协调工作。
设计公司: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
项目地址:深圳市
规划面积:744公顷
设计年份:2017年
项目状态:设计完成
项目业主: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坪山管理局
项目总规划师:陈广俊
项目设计人员:曾善美、陈强、刘志伟、许学权、裴晓彤、胡姝岚、徐欣悦、莫剑锋